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与城市:“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助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2019年1月6日,为期两个月的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圆满闭幕。本次双年展向世界展现了成都魅力,也让我们对成都的现在、未来充满想象和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高山流水音乐剧场-艺术家巫娜(右)、著名钢琴家高平(左)

01展览:文化的延伸


成都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历来是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是成都人最骄傲的荣光。

2018112日,毛继鸿艺术基金会携手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和成都传媒集团,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隆重推出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Cosmopolis #1.5: Enlarged Intelligence)。展览由四川方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都传华艺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此次展览是全球都市(Cosmopolis)研究实践的扩展与延伸。

在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项目总执行人宁琤看来,“天府文化的浸润滋养,让成都这座城市拥有了别具一格的魅力,另外,成都近来在国内国际的活跃度越来越高,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一座城市要成为国际化文化交流中心,重要的在于城市本身所拥有的文化底蕴、开放包容的胸怀以及创新创意的时尚魅力,而成都恰好拥有这一切。成都的年轻人活跃有创新精神,他们具有日益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让世界优秀文化在这里交流、交融。

凯瑟琳·魏尔肖像Kathryn Weir

图片来源:艺术家  图片版权:艺术家

“我感受到成都的多样性,这里有巨大的潜力去创造,去融合不同的文化群体。我认为,如果成都继续往这条路前进,将会成为全世界的榜样。”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Serge Lasvignes)说。新的创新模式总是很难,但在中国的城市里,他看到了成都的可能性。成都的包容使得城市融入了不同的文化群体,而文化的融合,扩大了成都的发展空间,赋予了成都更多的“可能”。

著名艺术家、唯一一位获美国当代艺术基金会年度艺术家奖金的中国艺术家汪建伟表示:“这次展览在今天做了一个很与众不同的尝试,我觉得它对双年展的机制在进行一种探索性的摸索,重新去找到双年展、城市、艺术家之间新的一种关系。它不仅打破了策展人、美术馆、艺术家之间构成的一种类型化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扩大到城市、在地。对于成都来讲,把一个日常生活的习性和文化形成的机制和一个双年展的一种发声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无论对成都还是对中国其他的城市可能都有借鉴之用。”

汪建伟  图片来源:艺术家 图片版权:艺术家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荣誉奖获奖者、中国艺术家邱黯雄说:“这次双年展是成都近年综合水准很高的一次展览。对成都本地艺术应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双年展机制在今天已经非常体制化了,而“全球都市”尝试提出另一种方式,激活在地文化资源与来自全球的艺术家的工作方式进行结合。此次双年展布展的水准和整个展览的完成度都很好。”

邱黯雄  图片来源:艺术家 图片版权:艺术家

通过此次双年展,我们看到了成都文化的延伸。


02艺术改变城市


成都正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成都·蓬皮杜:“全球城市”国际艺术双年展紧密贴合成都城市定位,与四川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发生对话。

蓬皮杜选择了成都,也对成都做出了诠释。来自中外艺术家的作品,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布拉帕瓦蒂·梅巴伊尔 sb eighteen 图片摄影:尔见摄影

图片版权:“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

亚斯明·史密斯《玫瑰泛滥红色盆地》图片摄影:尔见摄影

图片版权:“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

亚斯明·史密斯《玫瑰泛滥红色盆地》图片摄影:尔见摄影

图片版权:“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

国际著名艺术家、建筑师昆勒·阿德耶米与NLÉ建筑事务所携手,与中国在地团队一起为成都打造了漂浮在锦城湖上的“MFS IIIx3岷江漂浮系统”。为了研究岷江水上生活的形态,昆勒·阿德耶米走进都江堰,走访了川西民居,观察了成都人与水的自然和谐关系。7个多月后,锦城湖上增添了“漂浮”的岛屿。“MFS IIIx3岷江漂浮系统”是由漂浮的竹制和木制结构组成的群岛。项目呈现了三个空间:讨论水资源与农业空间的展览空间、音乐厅(双年展音乐板块的演出空间)、作为锦城湿地公园观景台的广场。“MFS IIIx3岷江漂浮系统”巧妙地连接了尼日利亚人水上居住的历史和都江堰的水上生活形态。

艺术家昆勒·阿德耶米与法国蓬皮杜国际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在锦城湖水上装置交流

《居所:他乡计划(这里、那里、别处)》是阿尔弗雷德和伊莎贝尔·阿奎礼赞的创作实践。作品呈现在东郊记忆主展场的入口处。这件新作所使用的材料,仍然是纸箱。这次展出的作品也是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来完成的:双年展制作团队与民间公益组织“爱有戏”合作,集结了龙舟路小学、盐道街小学锦馨分校的学生、成都多个社区家庭、热心的艺术爱好者以及众多成都市民共同完成。他们与艺术家一起把废旧的纸箱通过简易的手工制作,创造出一座座属于自己的“梦想之家”( Dream house)。艺术家夫妇再把这成千上百座小房子搜集起来进行再次创造。

阿尔弗雷德和伊莎贝尔·阿奎礼赞夫妇作品《居所:他乡计划(这里、那里、别处)》

曹明浩和陈建军从2015年开启了“水系计划”,该项目以都江堰工程的历史及其下游水系现况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两人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连结不同身份与学科的参与者,,共同面对由水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生态和社会问题。

观众观展,陈建军&曹明浩作品《一段河流的再注解之后》

在这期间,两位艺术家与多位造船师傅重新设计了一条闲置的摆渡船,并且在过程中激励对话和协作,其中折射出诸多关于当地居民与水系相处的故事与智慧。他们将这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机构化,成为了一座讲述地区内生态、人文、历史和现状的《水系博物馆》。这条木船与它的前世今生——被生产出、搁置、改造成为艺术项目的一部分、巡回展出并且孕育出更 多合作性项目——如今来到了全球都市展览的锦城湖展区,与成都市内的河流以及其他讨论水系生态的作品碰撞对话。在《山水边缘》中,呈现出了多件文献与物品证据,将中国文化中山水意象的“边缘”,和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张力并置,讲述生态史的演进。

曹明浩和陈建军作品:水系博物馆

图片来源:传华艺展  图片版权:传华艺展

艺术可以改变城市,设计可以点亮乡村。——此次成都·蓬皮杜:“全球城市”国际艺术双年展的中外展品,无疑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


03让天府文化走向世界 助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一座城市的艺术发展,离不开整体的环境和氛围。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天然的历史根源,使得成都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生态系统,欣欣繁荣的势态,让艺术社群更加活跃,充满生机。

在展览期间,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组艺术创作者,在这里展示作品、互动环境与装置,以及多种形式的研究型艺术创作。据不完全统计,学生、白领以及艺术界人士成为本次展览的主要观众。

郑波 《阁竹》 图片来源:尔见摄影

图片版权:“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

刘丹《勺园太湖石》2015年 水墨纸本 309x199.1cm

图片来源:艺术家

成都也需要一个艺术的生态系统,使艺术家和研究员不觉得孤独无力,能在这儿找到艺术社群。在19世纪的巴黎,城市各地都是艺术工作室,之后是在纽约,现在是柏林,因为那儿有一种向往自由的文化,并且在柏林的生活成本也比巴黎低。我认为中国有能力发展这样的艺术社群。成都已经有很多本地艺术家了,我觉得成都很有生活气息,成都人懂得享受生活,这是极其特别的。”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说到。

正是因为成都的生活气息和氛围,让成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也正是这样的活力,使得成都向“全球城市”迈进。

卓佳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张程表示:“这次的展览又一次让成都知道世界,让世界知道成都,就如同“全球都市”(Cosmopolis)的概念主题,与其说蓬皮杜走进了成都,不如说成都走向了世界,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城市的魅力,本届双年展的到来,让我们作为成都人,有一种幸福感。”

拉瑞莎·桑索尔和索伦·林德《在未来,他们曾以最上等的瓷器为食》2016年 28分37秒高清录像 有声 图片提供:艺术家

瓦努里·卡伊乌,《气息》(静帧),2009年,视频录像,时长21分钟,图片提供:艺术家

希尔帕·古普塔《无题(影子3)》图片来自网络

对成都而言,此次展览是一种文化消费升级的表征,从展览质量,展览形式,展览体量,再到探讨的文化艺术深度和设计的范围,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大展,随着越来越多这样展览的呈现,会慢慢地影响成都的文化生活方式,不管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都能接受到全球的优秀文化,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去感受人文艺术。在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提高艺术修为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这本身便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

A4美术馆馆长孙莉表示:“本次展览对于成都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当代艺术展览。很多与成都关系非常密切的项目,艺术作品的创作媒介、呈现方式丰富、多元,对公众进行普遍性宣传和艺术推广,加强了观众对当代艺术的理解。”

A4美术馆馆长孙莉

图片提供:艺术家  图片版权:艺术家

本次双年展的策展水平和作品质量都较高,对于成都的观众来说,在本土便能欣赏到国际上时兴的当代艺术形态,是一种便利新鲜的体验方式,在欣赏的同时也拓展了眼界。展览聚焦全球视野、增强了成都的文创功能,孵化了一批优秀的艺术项目,在对标国际品质的同时,也表现了成都“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展现了成都的文创实力和艺术魅力。通过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滋润成都市民,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著名艺术家王亥表示:“基于一个城市的角度,我认为成都需要这样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准展览。”

工作坊现场  图片提供传华艺展

程文忠与现场观众一起,动手制作小木船 图片提供传华艺展

艺术是文化的延伸,是城市的缩影。通过本届双年展,我们看到了成都向全球世界城市的迈步。在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不定期推出的《世界城市名册》中,成都增速迅猛。近年来,成都的级别连续上升,跨越4级至Beta-。在中国城市中,就上升速度而言,成都在全球居首。根据2018年11月14日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18》,成都排名继续上升至71位,连跨两级升至Beta+。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化让生活更精彩。此次展览不仅是成都递给世界的名片,也是成都迈向世界城市重要的一步。这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在等待成都。

四川浙商美术馆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套装另一册《乌鸦穿过玫瑰园》更由201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许天琪担纲总体设计。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文:谢礼恒   美编:西子

● 《乌鸦穿过玫瑰园》斩获“2018海峡两岸十大最美图书”

● 陈子庄作品品鉴会暨印拓首发:温文尔雅 洁净高华

● 两月四场火爆展览红透金融城: M5靠什么夺人眼球?

● 飘雪花艺书法:这场大展可能是当下成都最浪漫的了吧?!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